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咖啡是一種感覺

   我喜歡喝咖啡,可能那是我的工作,也喜歡在要想點什麼或者是什麼也不願意做的時候到咖啡館裡坐坐。說不清是喜歡咖啡那淡淡的香苦滋味,還是沉迷咖啡館的空氣中飄漫著的那種好像咖啡豆焙烤得略微有些焦香的味道。  

  其實,對於喜歡或者是熱愛咖啡的人而言,成都有些不解風情。咖啡是浪漫的,靜雅的,有文化的,有心情的,所以咖啡館應該是不大的、靜謐的、溫暖的、私語的。成都有一些這樣的喝咖啡的地方,可是不多,想找咖啡感覺的時候,不是很方便。更多的成都咖啡廳,不是在 5A 級寫字樓的入口處安營,便是在豪華商廈的一隅駐紮。要找咖啡感覺,上海比成都要容易得多,想咖啡的時候,隨便你走到華亭路、華山路、茂名南路或是你信步路經的哪條兩旁長滿成熟婦人般高大法國梧桐的安靜的路上,單是路旁咖啡館那一隻只讓你過目難舍的好聽名字和一家家看上去很別樣很有味道的門面,都會讓你覺得裡面的咖啡味道一定不錯。較之成都,上海有關咖啡的歷史更久,文化更深,咖啡在上海的群眾基礎更好,所以這兩年國內出了幾本有關歐洲咖啡文化的書,相當不錯,都是上海人寫的,比如,張耀的《咖啡地圖》、《打開咖啡館的門》,陳丹燕的《咖啡苦不苦》。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尋找咖啡感覺的人而沒有去過歐洲,那麼會有些遺憾。儘管全世界的人都在喝咖啡,但是只有歐洲人將咖啡無論是文化還是加工都發揮到了極致。在歐洲,不論是在巴黎、米蘭、布魯塞爾這樣既有文化,又有歷史的大城市,還是在尼斯、帕杜瓦這樣的小城,幾乎每條街邊,每個街角都有咖啡館,只要你有心,幾乎每時每刻都能嗅到咖啡的濃香,咖啡於他們而言,是生活,是空氣,就像黃油、麵包、礦泉水,一日不可離開。在真正意義上的歐洲的咖啡館裡 ( 不是漢堡店、比薩店、麥當勞 ) ,客人們是從不說“要一杯咖啡”的,而是要點出咖啡的名字。據說在以奶咖啡著名的維也納,那裡有名的咖啡館裡的招待,會隨身攜帶有 20 種不同的咖啡色的色標,由淺及深。這裡的咖啡會地道到端上來的咖啡顏色與你點的色標上的顏色一點也不差。喜歡咖啡的人在去歐洲之前,有必要弄懂一下英語、法語、德語、荷蘭語中有關咖啡方面的詞彙。因為如果你對這些文字一無所知,那麼當你走進歐洲的那些大超市,面對貨架上那各種顏色包裝,各種文字說明的咖啡時,你真的無從下手。你是選擇粗磨的 (coarsegrind) 、中磨的 (mediumgrind) 、細磨的 (finegrind) ,還是要精細蒸餾研磨的以及粉末狀研磨的與你買回家後咖啡的煮法有很大干係。而你是買晚餐後的咖啡 (Af  terDinner) 、脫咖啡因的咖啡 (Decaffeinated) ,還是義大利特濃咖啡 (Espresso) ,全憑你的愛好。要知道,芬蘭的保利希咖啡 (Paulig) ,荷蘭的杜瓦·愛格伯斯咖啡 (DonweEgberts) 都是不錯的咖啡牌子。  

  在世界上調製咖啡的數百種乃至更多的方法中,沒有一種可以稱做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偏愛的那一種。有時,與其說咖啡是一種飲品,不如說是一種感覺。
     我已經習慣了咖味飄香,酒味彌漫的工作環境;但是我試著在改變,尋求新的突破。
返回列表